中国第一家无线电行——中国无线电公司于1922年成立:
清光绪八年(1882年),英商立德尔成立上海电器公司开办发电厂,在南京路(今南京东路)江西路(今江西中路)口竖起第一盏弧光灯。同年七月工部局出资收购电气公司成立电气处,管理电厂发电和供应照明器材。光绪二十一年,上海第一家华商电料行——陈森泰五金电料行开张。至清末,上海有lo家电料行为客户安装电灯兼售电器材料,货源由英商怕和、美商西屋、德商禅臣等洋行提供。民国11年(1922年)美商奥斯邦在广东路大来洋行屋顶安装第一座50瓦无线电广播电台,同时成立第一家无线电行——中国无线电公司,出售收音机。
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欧洲各国忙于战争,洋货输入锐减,全市华商开设的电料行达57 户。同时,民族工业发展,国产灯泡、电风扇等产品进入市场。民国8年,上海电业公会成立, 一些中、小型水电工程户和零售店另组上海商民协会水电分会。民国20年,两会合并改称上海电器同业公会。两年后工厂会员户退出,又改称上海电器材料公会。至抗日战争前夕,全
行业发展到202户。从清光绪十七年至民国25年,外国洋行进口的电气材料价值29666千关银。20世纪20年代,电讯(无线电)行业发展,美、英、德、日、荷、丹等国近lo家洋行进口无线电器材,左右上海电讯市场。民国21—29年,进口收音机零件10604114件;民国26—29年,进口收音机1322068关金元(1936年1个海关金折合法币2.26元)。
市民选购收音机、电唱机增多以及各地来沪采购无线电器材增加,刺激了电讯行业的发展,至抗日战争前夕,全市已有无线电行30家。上海电器同业公会专设无线电组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日军侵占租界,电器材料作为军事物资被征购,多数电料行收缩经营。电讯行业因日军统制新闻,不准市民收听短波,收音机营业一落干丈。但是开“歇壁”字号、“皮包”公司进行投机买卖的仍多,行业户数反而上升,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,全行业有电 料行30l户,电讯行66户。
抗日战争胜利后,海外航运恢复,各地电厂恢复,上海电器、电讯市场活跃,全市有9l家电料大户经营进口业务,中、小电料迅速发展;无线电行业有51家大户经营进口业务。民国 37年,政府管制外汇,通货膨胀,电料、电讯行业经营普遍困难,少数大户抽资逃往香港、台湾。到上海解放前夕,全市有电料电器行1115户(其中会员户750户),电讯业485户。
上海解放以后,1950年11月,中国工业器材公司上海交通电器分公司成立,1954年交通电器分公司划分中国交通电器公司上海采购供应站(上海交电站)和中国交通电器公司上 海市公司。
在电器行业中,全市有私营批发户133家、零售126户、水电工程行625户。在电 讯行业中,全市有私营无线电行25户、修理出租l37户。通过社会主义改造,1956年初私营 批发由国营代替,零售全部公私合营,统归中国交通电器上海市公司领导。
在“大跃进”中,上海交电站追求高指标,1958—1960年平均收购总额8.97亿元,比1957年上升1.76倍。 1966年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后,电讯商品如高音扬声器、收音机等大幅度增销。上海交电站的电料电器商品年收购额,1971年为1.89亿元,1976年为2.90亿元,比1971年上升53%; 电讯商品年收购额,1971年为1.24亿元,1976年为1.83亿元,比1971年上升7.5%。1976年市公司电料电器商品销售额120万元;电讯商品销售额7604万元。
改革开放后,多渠道经营,电器、灯饰、电讯经营全面敞开,新兴的家用电器,照明灯饰形成专业化经营。工业形成自销体系,比重逐年上升。社会商业经营电器、电讯商品发展迅速。
1995年,全市交电家电行业达到4418户,上海电器、电讯市场经营品牌逐年增多,商品升级换代的周期加快。上海红光电器公司等6家代表性电器零售店统计,电料商品年销售额, 1991年为7281万元,1995年为1.01亿元,比1991年上升38.71%。上海电视机商店等6家代表性电讯零售店统计,电讯商品年销售额,1991年为4.36亿元,1995年为18.72亿元,比1991年上升3倍多。但国营批发企业经营机制不活,经济效益逐年滑坡。1995年电料电器 年批发销售额7.4亿元,比l988年15.6亿元,下降52.6%;1995年电讯器材批发销售额4.69亿元,比1988年11.98亿元,下降61%。
资料提供:志愿编辑:雅驹
内容:http://shanghai.china.com/modeng/abc/tongxun.htm
老上海系列--上海通讯历史